漫谈音乐教育
漫谈音乐教育
type
status
date
slug
summary
tags
category
icon
password
notion image
选自《春风风人》,郑延益著。本篇写于 1993 年。
音乐是不需要任何文化知识的,是不需要理性上的理解就能直接由心灵感受到、享受欣赏到的神奇事物。即使是目不识丁的文盲或劳苦大众都会喜欢,能够欣赏音乐。远在人类有文字之前,在最原始的古部族中就存在着某种形式的音乐。因为音乐是心灵的产物,所以,它能不通过理智,直接去打动另一个心灵。尤其神奇的是音乐所给子的美和意境不是任何文字语言或其他艺术所能代替。 大作曲家马勒曾企图用文字来说明他的交响乐,结果却把这些说明都撕了,说:“解释比不解释更糟。”
由于音乐在本质上一定是朴素的、纯洁的、美的,因此它不但能陶冶性情,而且它能洗涤烦恼、恢复疲劳。全世界有数不尽的民歌、山歌,它们都是例如在过去美洲棉花田里的黑奴、中国草原上的牧民等英苦大众,边劳作边唱边哼的产物;它们所起的不论是心理上、生理上、精神上的作用是无可估计的。
音乐的普及教育实际上是一个极重要、却被重视不够的课题。这个课题似乎还有一项主要障碍。有许多人说:“古典"音乐是一门高不可攀的学问。这是误解,流毒极深。说这种话的人,要不是本身就不了解古典音乐,或就是藉此以吓唬人,抬高自己的身价。
笔者不相信有任何人在听了马勒第五交响曲的慢乐章会无动于衷。也就是说古典音乐决不是高不可攀,而是人人能听、能懂;只不过喜欢听什么,最容易感受什么,因人而异而已。事实和理由都很简单,由于各人性格不同,心灵上容易感受到的也不同。肖邦的夜曲固然较多的心灵能感受,巴赫、瓦格纳、马勒等所谓高深的古典音乐也同样有人一听就喜欢。
很可能会有某一个作曲家或曲体形式你始终听不进、不喜欢,这只不过是犹如你不喜欢榴莲却喜欢苹果而已。我就有朋友不喜欢肖邦、柴科夫斯基,这是毫不奇怪的。但你肯定会找到你喜欢的音乐,而且从中享受到别的东西所无法替代的乐趣。
音乐教育对任何人,是一种必不可少的课程。而且,如果说在从前,限于条件,普及音乐有困难的话,现在有了唱片,儿童的普及教育已不困难了,它是人人可行的。因为现在一张唱片,便宜的只要50元,只等于一张电影票。一部录音机只须200元,一套音响组合也不过二三千元而已,人人都可以买得起。而且在这个范畴内已有大量的音乐可供选择。
同时,千万不要迷信以为一定要有20万元的高级音响器材才能听到好音乐。我可以告诉大家,最美的小提琴声音依然来自五六十年以前才有的,现在已经绝迹的、充满了‘炒豆’沙沙声的78转唱片。而且直至几年前,一位大唱片公司的录音师还说不知道是什么原因,衣服能暖身就够,何必要人人都成为船王奥纳西斯。
开始听音乐永远不会太迟!现在就让我们开始吧。

初听古典乐

古典的奏鸣曲形式有三个特征:
  • 一,内容基本上由两个主题所构成,这两个主题通常一个比较刚强些,另一个柔和些,比如一男一女;
  • 二,这两个主题一般有一定联系,但不是同一个调,但最后又多数回复到第一主题的调性。
  • 三,这两个主题通常经历四种变化过程:
      1. 呈现部:即两个主题的先后出现;
      1. 发展部:即把这两主题加以变化;
      1. 再现部:即这两个或一个主题的再次出现;
      1. 尾声部:即结束。
由于时代的变化与音乐的发展,奏鸣曲体形式虽然从总的来说脱不了(呈述——发展—再现)的形式,从调性来说变化也愈来愈丰富,但始终是围绕着一个主调,最后也回复到这个调。
可以说奏鸣曲、协奏曲、交响乐、四重奏,实际上都是奏鸣曲这个曲体形式4种不同形式的表现
  • 奏鸣曲限于一种或两种乐器;例如小、中、大提琴与钢琴;
  • 超过两种乐器就称之为三、四、五重奏;
    • 奏鸣曲和二重奏规模较小,适合于“室内”演奏,故称为“室内乐”。
  • 协奏曲则是一种乐器与乐队的一种“奏鸣曲”,规模较大
  • 协奏曲和交响乐规模较大,如此而已。
到了今天,“室内乐”已搬到音乐厅上去了,已失去了原来“室内”的意义

交响乐曲

很多未人门的乐迷都以为交响乐等大型乐曲需要 “学问”和“修养”,才能听懂,于是对这些曲子望而却步,其实不然。某些乐曲,例如贝多芬后期的四重奏和钢琴奏鸣曲是需要多听听,分析后才能领会其佳处的,但其实有许多大型乐曲是任何人(只要他性情接近音乐)都能听懂、接受的。因为音乐是心灵、情感的产物,伟大的杰作一定是作家心灵深处的感受,因此并不一定需要理智、修养,才能引起听者的共鸣。

歌剧

最近有一位姓李的读者来信说,由于他不懂法文、意大利文、德文,所以不敢听歌剧,哈!哈!李先生,你上大当了,我也不懂啊。音乐本来就是一样文字所表达不出的东西。
舒伯特的圣母颂是有词的,但我可以100%向你保证,听海菲茨演奏它,或吉利唱它,不知道它的词,决不会使你有丝毫的损失,这是很多很多乐迷最大的误解。你放胆去听好了,要欣赏华格纳的帕西法尔决不需要懂德文,只要看看唱片附带的说明,懂其故事的大概就够了。更何况唱歌剧和唱流行歌曲不同,由于发音方法不同,前者无法咬字清楚如唱流行歌曲那样。甚至即使你懂德文,对着印出来的歌词,也不一定能完全听懂。不客气的说,多数如《托斯卡》、《波西米亚人》这些意大利歌剧,其歌词不懂也罢。

另说

节选自《古典音乐说明书》,饭尾洋一著,2017 年出版
歌剧中使用最多的语言是意大利语和德语。
有人会说,用外语演出的话岂不是听不懂吗?庆幸的是,现在在日本观赏歌剧时,所有剧场一定会配上日语字幕。或在舞台两侧,或在舞台上方设置电子公告牌,配合歌词及台词显示字幕,即使是首次观看也能明白故事内容。
以前在没有字幕显示装置时,如不提前预习故事概要会完全跟不上故事进展。观赏歌剧前,需要提前熟悉剧本内容,将故事内容完全印在脑中,因此观赏歌剧是难度极高的娱乐观赏活动。而现在无需预习故事梗概也能了解故事内容,实在是一大幸事。 我想,字幕的普及使人能够更深层次地品味到歌剧的乐趣。

从何处开始听古典乐

这里提供四种思路:

从熟悉的开始听,例如

花样滑冰的竞技场上,必定有很多听过的古典乐曲,如柴可夫斯基(Tchaikocsky) 的《天鹅湖》、拉威尔(Ravel)的《波莱罗舞曲》。
电视剧或漫展中也常出现古典乐。像莫扎特的《G大调弦乐小夜曲》、帕赫贝尔(Pachelbel)的《卡农》,埃尔加(Elgar)的 《爱的赞礼》已经不知被使用了多少次。

从古典乐指引开始听,例如

《幻想曲 1960》《幻想曲 2000》

迪士尼的幻想曲开创了「设计动画是为了配合音乐的」,制作极为艰辛,其中《幻想曲 第二部》在 1990 年立项,先后计划于 95、98、99 年上映,均难产。到 2000 年元旦正式上映
央视《影视留声机》有对《幻想曲》的解释,通俗易懂,内容详细

《动物狂欢节》

圣桑的《动物狂欢节》,多数版本都配备了旁白,讲解每章的内容,音乐也极为动人
猫和老鼠-匈牙利狂想曲

从快速入门试听节选音乐开始

notion image

古典乐的手把手入门

哔哩哔哩上有热心的up 主分享自己对古典乐的理解,例如
  • 马蒂斯思——古典乐不难懂,听我讲就对了
  • 周雨思——音乐审美养成
  • 阿扎师姐——音乐家传记、钢琴曲

阅读古典乐的乐评、指南

  • 春风风人——乐评
  • 古典音乐说明书
  • 我该几时鼓掌

从易于入手的古典乐开始听

无歌词的「纯音乐」完全不等于古典乐,但喜欢纯音乐有助于喜欢上古典乐。
我是从「心情氛围」开始听古典乐,例如清晨古典乐、咖啡与沉思、睡眠古典乐;
我连续几周听「清晨古典乐」,非常喜爱其中的一首小提琴,由此主动了解作曲家维瓦尔第。惊讶的发现维瓦尔第非常多的曲子我都喜欢。
古典乐的多种体裁,相对而言,奏鸣曲和协奏曲最容易接受,觉得好听,其次是交响曲;歌剧是欣赏难度最大的

听最经典的、大众传播度最高的

  • 贝多芬 《第五交响曲》「命运交响曲」
「噔噔噔咚!」三短一长的动机贯穿始终,过耳难忘
  • 莫扎特《G 大调弦乐小夜曲》
电影「莫扎特传」的听众只记得这个旋律
  • 莫扎特《A 大调第11 钢琴奏鸣曲》
第三乐章的「土耳其进行曲」,举世闻名
  • 莫扎特歌剧《魔笛》中的《夜后》
没有人能忘记夜后「啊啊啊啊啊啊」的魅力
包升刚 写作课北京,2000万人在假装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