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场与重要他人
type
status
date
slug
summary
tags
category
icon
password
场理论,即使是今天交的朋友说的话对我也有影响,每个人都像一个场在互相影响
文化场
人虽然能够做他想做的,但不能要他所想要的。
减肥需要文化
多巴胺
饥饿是此时此刻会发生的事情。但多巴胺说:“去吃甜甜圈吧,即使你不饿。它会保证你在将来也活得下去。谁知道什么时候还能有食物呢?”这对我们的祖先来说意义重大,因为他们大多生活在饥饿的边缘。
自己去掌握去探求去学习,告诉自己的大脑“时代变了,想要获得久一点就要少吃甜甜圈”。
一味的用意志力节食,无疑是在挑衅人类千百年来刻在基因里的求生本能。
人的本能能让人在极限条件下坚持活下来——正如同人的本能能轻易战胜那弱不禁风的意志力,一餐的节食预告着将来加倍的偿还。
人们在生活中所遭遇到的事情,不论是好是坏,其重要性远远不及人们对这些事情的感受方式;也就是说,人们对事情的感受能力的本质特性和强弱程度才更为重要叔本华《人生的智慧》
减肥的
呼吁更深层次的动机
去反复读一本厚厚的《膳食指南》对减肥没有丝毫帮助——甚至会因为久坐看书更胖了。
花时间读书,去了解健康、膳食、减肥这些事,再去花时间去搜寻多元化的资料去印证书上的内容。
写书作者的动机是什么?结论的论据有哪些?指南建议的逻辑是什么?
多元化资料的出处可靠吗?相悖的结论如何评价?在生活中如何运用?
想抵抗内心深处的欲望,对于求知欲望强的人需要看更多的书才能说服自己——反而是那些对问题不求甚解的人说服自己的时间更短。
能成为自己思维模式的知识很难是被直接教育的——他甚至需要自己学习成为这一方面的专家——如此大的代价,我们是否可以说这是另一种教育的弊端——教化面朝黄土背朝天的农民这些道理可能要简单很多
而对于知识分子,甚至需要单独拿出时间,像一门专业课一样去学习——这是值得的,一个人自身健康良好的体魄比一切外在的都更能给人带来幸福。
文化来自哪里?
可以是父母的言传身教——他们为了健康果断戒烟、他们对健康的关注传递给了下一代
可以是来自书本——来自于快乐的、无压力的、主动地自由阅读(Free Voluntary Reading),对知识的渴求会快速接受令自己更健康的生活方式
健康的生活远胜于一切
实际上,无论是生活方式干预,药物还是手术,一般都会出现6-9个月的体重降低阶段,接下来进入平台期,然后反弹
在对 29 项长期减肥研究的荟萃分析中,超过一半的人在两年内反弹,五年内超过 80% 的人反弹,大约只有15%的人能维持10%以上的减重效果。
如果是以减肥为目的减的肥,大概率是会反弹的,因为目的达到后就会松懈,但若是以实现健康生活习惯为目的,那这条路是没有终点的。
何以健康生活?减肥秘诀不过是六字箴言「管住嘴迈开腿」,能对着几个字悟到什么地步?我看到这六个字就笑了,像是久别逢知己,像是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
体重反弹不能简单的归因于减肥者不够坚持努力,更不能进一步被污名化,认为减肥者缺乏减肥的意志力、动力或毅力。
喜好读书需要文化
阅读的力量
谈吐需要文化
古典乐需要文化
重要他人
论人的成长,作者:卡尔.罗杰斯
我发现我可以更自由地与稍成熟的女生交流。作为一名大一新生,我还与几个大二的学姐约会。这个时候,我也开始与海伦约会,她后来成为我的妻子。
现在回头看来,我意识到,我和她的沟通是我经历过的第一次包含真正关心、亲近和分享的关系。
你可曾有过这样关心你的朋友
一号重要他人——心生仰慕的小男孩
在高中阶段,13或14岁时,我与一个同班男孩保持着密切的友谊,他是城市里大学教师(虽然是初级的)的儿子。说我当时爱上了他并不过分,这是一种属于那个年龄的爱。
他有年长的哥哥姐姐在巴黎读书,在家庭环境的浸染下,他在谈话时经常提到电影人和作家们的名字:他和我谈论戈达尔的电影,贝克特的小说……在他身边,我感受到自己是如此无知。他让我知道所有这些,更重要的是让我学会欣赏它们。他让我着迷,我渴望变成他的样子。于是我也开始在谈话中提起戈达尔、贝克特,虽然我从没看过戈达尔的电影,也从没读过贝克特的书
迪迪埃在高中时爱上了更高阶级的同学,在相处时处处都认识到因为阶级而导致的差异——对音乐、戏剧、文学有不同的经历。这些鼓舞了迪迪埃向高处走
那个只在高中短暂交往过的男孩赋予我对于阅读的兴趣,改变了我与文字的关系。
……多亏这段友谊
少年时期的友谊早已结束,我们还能说什么呢?毕竟,这段关系只持续了三四年。而且我猜测,这段关系对他来说并没有对我来说重要。
迪迪埃的家人听到「高雅音乐」就会关掉收音机。而在以后迪迪埃自己也爱上了古典音乐。可见家人并没有给到帮助,迪迪埃爱上的小男孩是他在混沌时期的「重要他人」。
书籍:回归故里;作者:迪迪埃.埃里蓬
二号重要他人——公园里认识的小男孩
同性恋社交场所在一定程度上是一个阶级混合的场所,我们会在这里遇到我们在其他场合不会遇到的人,其中既有属于其他阶级的人,也有来自遥远地域的人。这使得团结一致与互帮互助成为可能。
在一个非常受欢迎的社交场所(圣母院后面的公园)中,我曾认识了一个男孩。
在这个男孩组织的聚餐里,迪迪埃认识了带领他走入知识圈的重要他人。
这一职业对我来说是一个从未料到的进入知识分子圈的方式。我从未在少年时期或者大学时期做过这种幻想。但这和我的梦想很相似。我经常与出版商吃午饭,或者拜访作家……很快我与他们中的一些人建立起友谊,甚至与布尔迪厄和福柯等人建立起密切的友谊。
迪迪埃曾希望成为教师后走入文化圈——然而上千人通过考核的人里中只选取十几个能成为教师。迪迪埃未曾想到是经过朋友的介绍得以认识仰慕的文豪。
纵观迪迪埃的成长,首先他有着对文化的追求,即使在不利的境地也未曾放弃。在追求的路上,恰好遇上了「重要他人」,促成了人生的转折。
迪迪埃遇到的两位「重要他人」都不属于他自己的原声阶级——前者是高中时期学校里认识的,迪迪埃的父母听不懂英语,「重要他人」的父母是大学教师。后者迪迪埃自己提到——因为同性恋场所里阶级混合,显然小男孩和他不属于同一阶级。这两者,都要求在一个「小圈子」里更有机会遇到「重要他人」。对寒门子弟来说,在同一大学是一个宝贵的机会,在中学阶段教师是宝贵的资源。